在线炒股配资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互联网、AI、网络安全”,恒生电子(600570)(600570.SH)首席科学家、恒生研究院院长白硕用这样三个关键词串联起自己的工作经历。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白硕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任中科院计算所软件研究室主任、软件方向首席科学家,国家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处处长,2002年起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曾主导了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的上线。
在临近退休的年纪,这位技术“老兵”选择创业,并在数年后加入恒生电子,深耕金融科技领域。目前,白硕负责公司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近日,恒生电子交出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2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71.57%。其中研发费用10.36亿元,占营收的42%左右。
过去数年,公司研发投入均占到营业收入的35%以上。
重金投入研发背后,白硕掌舵下的恒生电子技术研发团队正全面拥抱AI:从发布金融智能助手光子和智能投研平台WarrenQ,到大模型应用技术加速实现产品化落地,深度赋能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恒生电子依托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构建起“国产算力底座+先进大模型+金融行业专属应用”的三位一体智能生态,助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
白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沿技术变化迭代非常快,需要从中识别出哪些可以和企业长远战略方向相结合,再进一步形成技术落地的路径”,在此过程中,他认为,“判断不做什么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不要着急决策”,应该“让子弹飞一会儿”。
AI+金融的落地方法论
成立30周年的恒生电子,聚焦金融行业,主要面向证券、基金、银行、期货、保险资管、信托、私募、企业金融、保险、金融基础等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白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一家产品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恒生电子的研发体系分为三级架构,第一级是业务部门平台研发团队,负责核心产品的研发,第二级是技术平台总部,负责共性的组件和工具的研发,第三级是恒生研究院,核心是结合企业的战略方向,探索前沿技术的布局和落地”。
恒生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据白硕回忆,“早期研究院的技术探索涵盖区块链、大数据、AI、低码等多个领域,2023年,研究院开始将核心资源集中在AI和金融大模型应用领域,推动AI技术赋能金融行业”。
AI的发展可以串联千行百业,恒生电子是如何将AI应用到金融层面,帮助金融机构建场景、建应用?
白硕表示,公司在金融与AI结合领域的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在2022年年底ChatGPT出来之前,也就是通常说的小模型时代,恒生电子已经是AI领域的玩家,开始推广包括面向金融领域的智能客服、智能文档、知识图谱等AI产品”。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展现出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后续AI大模型的发展,为金融业各工作环节从智能模式全面进入大模型模式,提供了新的动力。
“2023年之后,我们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去识别哪些地方适合恒生电子做大模型的场景化落地,主要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结合业务落地能产生效果的,第二个是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攻坚空间,恒生凭借深厚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能形成壁垒的”,白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从金融行业的整体情况看,白硕指出,“信息化进程越晚的环节应该越早智能化,有一些核心的业务环节,很早就已经实现信息化,然后才逐渐发展到一些流程化的、对客的、知识密集的环节,像投研、投行、投顾等业务环节,之前缺少相应的工具深度处理,在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进程中是比较晚的,但这一波AI正好给这类非标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基于此,恒生通过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推出了智能投顾助手“善策”、智能投行助手“汇投”、经纪业务智能运营助手“智营”、资管运营智能助手“慧营”,以及“专业实时数据+AI大模型”为特点的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WarrenQ等。
以投研领域为例,白硕指出,恒生电子擅长的是对投研业务流程及其痛点的深度理解,还有对金融基础数据和衍生金融指标的全面支撑。“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大模型对接处理各类实时更新、精准的、多模态的‘活数据',让它们产生化学反应,这是我们擅长的地方”。
AI时代,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马太效应”是否会加剧?中小机构是否还有机会弯道超车?
面对这个问题,白硕坦言,“在这个时代,算力没人嫌多,有更雄厚的实力,肯定可以干更多事。但我们处在追求差异化的行业周期中,哪怕是中小机构,正确捕捉了适合其差异化业务的点,并在AI赋能下打穿这一点,一样有机会”。谈及技术平权,白硕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打穿并不一定要重金投入,选准一个焦点发力突破就可以”。
那么,展望未来,AI技术的发展会有哪些趋势?
白硕认为,“长上下文、多模态、深推理会有长足发展”,同时,他强调了“更多专家”的概念,“以金融为例,金融只是诸多业务的落脚点,但是这个业务是怎么生长、延伸的,这个不限于金融,所以AI如何把不同行业的专家集成起来,这是可以看到的发展方向”。
金融信创步入“深水区”,“新一代”如何发展?
当前,国内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发展加速;同时,在国家战略指引下,金融行业信创已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规模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将信创适配改造和应用系统的升级换代“两步并作一步走”,为金融科技领域带来了显著的市场扩容与结构性机遇。
那么,作为金融科技厂商的恒生电子,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金融行业,“新一代”成为机构和厂商形容和参与这场变革的关键词。白硕以证券业为例指出,从技术角度看,支撑普通投资者交易的系统需求大概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极致的稳,行业进入纳秒级竞争,系统要安全稳定不出错;二是极致灵活,响应金融机构业务创新需求;三是极致的数据驱动,要求对数据有深刻的理解和高质量的数据治理能力,来提高效率。
在此背景下,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不仅需要支撑更大交易量和更多品种,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组件和业务支撑,满足客户个性化、特色化需求。
为此,恒生电子打造UF3.0新一代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实现业务解耦和“敏稳双态”架构。“稳态架构强调不出错,保障核心业务稳定运转;敏态强调灵活、快速响应券商业务创新迭代需求”,白硕进一步解释道。
而在信创方面,在适配国产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风险不增,体验更好’,是行业的重要命题。“风险不增,恒生电子在‘家’里就要把可能的‘雷’都蹚一遍,保证交付方案的安全;体验更好,就要用到内存交易、消息总线等高性能的技术去提升性能”,白硕表示,“整个行业都在加紧推进信创工作,我们也有了一些新一代系统成功落地的案例,但后续还会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白硕表示,ToB的金融科技厂商可分成四类,包括SaaS或订阅服务公司、产品型公司、项目型公司、人力外包公司。
“当前行业更追求差异化发展和创新,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定制化的需求,这对恒生这样的产品型公司来说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但我认为AI可以帮助我们守住产品化的生命线”,白硕进一步表示,“各种流程性、交互性的界面和应用,可快速用低码、流程引擎或智能体来实现,再加上代码提效,来保证公司在行业中的身位。”
对于国内外金融科技厂商的发展差距,他则认为,“差距更多体现在不同业务形态及其所对应的法律或制度层面在线炒股配资平台,而技术本身的差距实际上已越来越小”。
启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